CN EN
星空平台   /   教学   /   教师   /   按院系   /   工业设计系   /   正文
工业设计系

分享

邱松
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职称

长聘教授

学术兼职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

北京设计学会理事

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

国际设计管理协会会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资深会员

研究方向

设计形态学研究与应用

设计创新与品牌战略研究

学术主张

设计的核心是为人类服务,从最初只为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逐渐扩大到如何协调人与物(造物)、人与人(社会)、人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乃至人与未来(趋势)的关系……由于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的知识也越来越广阔,于是设计的重心便逐渐从“创新”转变为“协同”,其研究工作也从专注于“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巧思与善用,上升至“道”(指导实践的理论方法)的研修与运筹。置身艺术与科学之间,设计未因此尴尬,反而游刃有余。设计既可借助艺术感知和灵性去化解人文认知上的冲突,亦能依托科学逻辑与严谨去攻克复杂事物中的难题,而这恰是其它学科难以应对的。

设计的载体是“造型”,造型的核心是“形态”,而形态的“本源”便是“设计形态学”研究的关键内容。设计形态学主导的设计思维与方法,不仅延续了设计学的根脉,融合了理工科思维与方法的精髓,还与传统设计形成了互补,并为协同创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创新模式。设计形态学的研究成果不仅给设计带来了灵感和源泉,为原型创新带来了突破与提升,也为基于未来的“协同创新设计”构建了学术研究平台,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典范。

在设计形态学引领下,设计研究重心开始由“已知形态”研究,逐渐转向“未知形态”探索;设计应用也由关注“当下设计”,开始转向聚焦“未来设计”。基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在以“自然形态”为核心的“第一自然”和以“人造形态”为核心的“第二自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以“智慧形态”为核心的“第三自然”概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第三自然”不仅为“设计形态学”勾勒了未来研究领域,更为其梳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设计创新与品牌战略是互补的关系,设计创新能够建构或提升品牌,而品牌战略又可管理和指导设计创新。品牌并非只是牌子(LOGO),对企业来说它就好比国家的宪法,规范着企业和产品/服务的性质、范围和基本原则。从更高角度看,品牌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唯有企业输出的价值观与用户秉持的价值观相吻合,品牌方能赢得自己的忠实用户。

学术成果

1、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主持并全面推动了本院基础教学改革,开启了以思维与实践主导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群”综合教学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从“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能力提升”的转化。通过潜心教学研究与实践,创造性提出了以“思维与方法”主导的“糖葫芦”课程结构,巧妙地化解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矛盾,实现了不同教学环节顺利贯通。

2、将“研究型”教学理念植根于基础课程中,并以精彩形式传授给学生。注重多学科融和与前沿知识更新,课程更新内容保持20%左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现已出版《造型设计基础》、《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教材多册,其中《造型设计基础》(第一版)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还出版了针对研究生学习的专著《设计形态学研究与应用》。所授课程《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维造型基础》被评为“星空平台精品课”,并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

3、强调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借助学院教学实验平台,通过大量的实践,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体验和探索,从中获取宝贵经验,进而转变成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创新,并引导他们通过本校的选修课平台、SRT课程和创客项目,不断拓展和完善适合于自己个性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融通式教学”,强调讲授、讨论与辅导相结合,利用各种互动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

4、主持的“设计形态学研究”课题于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研究不仅在“设计形态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建构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还在其设计应用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依托设计形态学学术平台,以“形态”研究为核心,将其作为跨学科“交叉点”,先后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工程物理、人文社科等学科的师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跨学科研究与交流。在设计思维的主导下,通过课题合作、学术论坛和微沙龙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为同学拓展了视野,揭开了学科前沿的神秘“面纱”。

5、带领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团队进行了长期学术合作研究,并作为英国ESRC项目Silver shoppers: designing abetter supermarket service for the older consumer的中方项目主持,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研究。项目已于2017年结题,研究成果在“伦敦设计周”上进行了完整展示,获得了国外专家和媒体的很高评价。基于该研究成果的数篇学术论文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项目延伸产品设计“智能购物车”还获得了英国设计专利,研究成果被收录于《英国数据服务数据库》。

6、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共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12项(3项在研,8项已结题),出版著作2册,发表论文15篇,获专利7项,设计作品荣获国际设计大奖2项,参加国际设计大展2次,国内重要设计大展4次。主持或参与跨学科学术研讨会22场,专题学术工作营5场,为国内高校、企业和国际学术会议做了40多场学术演讲,获得了师生和专家们广泛好评。

7、通过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将长期的科研成果、经验和方法凝练成经典案例和设计课题,再将相关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整合后进行综合训练,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体验。引领同学们围绕前沿科技、社会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索研究和大胆创新。已开设课题如: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方式研究;未来生活中的“时间”设计;基于5G技术的“云餐厅”设计,神奇的植物种子与创新设计…… 这些课题让同学们脑洞大开,激发了其学习前沿科技的热情,提升了其学习力和创新力,更促进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8、多次主持了本院基础教学改革。从近十年教学成果来看,收效显著,已圆满实现了既定教改目标。在此基础上,还成功主持召开了“清华艺术基础教育教学论坛暨星空平台基础教学成果展”、“艺术基础教育素描教学论坛”等学术活动。代表学院分别参加了30多所院校举办的学术论坛,并做了“清华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的学术演讲,发表了学术论文,反响强烈、评价笃高。还通过经典课程输出,帮助相对滞后的兄弟院校建构“标杆课程”,传授教学方法和经验,培养青年教师梯队。

荣誉

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

教学情况

截止至2020年,教授的本科课程有:《三维造型基础1、2》、《综合造型基础1、2》、《设计战略》(双学位)、《毕业论文与创作》;研究生课程有:《综合形态研究》、《创新设计系列课1、2》、《设计思维》(校选修课)。近五年指导博士后1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21名,已毕业12名。

© 2024 星空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星空平台

100084

© 2024 星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