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坚持自我,笃定所选,正因为坚持,我才能有别于他人。只要对自己的选择坚持,不断的去探索、挑战和积累,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王铁牛教授
王铁牛与父亲王盛烈、母亲吕馥慧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并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家,王铁牛几十年如一日对绘画的热爱和坚持,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做到的。父亲王盛烈和母亲吕馥慧作为王铁牛艺术人生的领路人,给他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父母卓越的成就和高尚的品格也一直影响着王铁牛。而坎坷又丰富的经历,又为王铁牛的人生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2009年俄罗斯列宾美院授予王铁牛荣誉教授证(编号001)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各种选择,也许是家庭所致,也许是时代驱使,亦或是性格使然。很多人都说王铁牛既是“名门之后”,“名师之徒”,又是“名校之师”,这样的“三名”身份,不仅给他提供了很高的平台,更给了他极大的支撑和鼓舞。从幼时的耳濡目染到成人后自我发展,王铁牛已经在漫长的艺术之路上走了半个世纪。
他经历过什么?
如何坚持?
如何突破?
如何在冗长而繁杂的生活中保有创作激情?
......
艺术共享平台很荣幸的独家专访到星空平台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博士、荣誉教授王铁牛老师!我们将带大家走进王老师的艺术人生,开启一段丰富而有趣的旅程。
写生中的王铁牛
1 名门
动力与压力
曼:您从小都生活在很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作为艺术世家之后,会不会很有压力?
王: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动力。因为在中国像我这样艺术家庭出身的比比皆是,只是有些人可能从事和父辈不一样的工作,另一种可能是不像父辈那么辉煌和功成名就,这都是很普遍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成长并从事艺术行业,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便是从事其他行业,如果是在一个非常良好的文化家庭氛围里成长,特别是父母有这样的艺术人生,对我也是有非常正面和积极的影响的。
王铁牛与父亲王盛烈
曼:您受到了很大的艺术熏陶?
王:这都是潜移默化和必然的。父亲母亲作为老一辈的杰出艺术家,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我都看在眼里,铭记于心。所以我从事与父母同样的职业,作为一个继承者,他们的艺术精神、智慧、他们的很多优点对我影响极大。
作为中国的“画二代”,我为有这样的父亲和母亲感到很自豪。我也一直在想,如何在艺术上能够子承父业?如何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这都是我必须要思考的。从这个方面去阐述的话,你说是压力也不无道理。
王铁牛的家庭合影
2 经历
时代列车
曼:您的作品《大庆石油会战》《周总理和大庆石油工人》《上甘岭战役》等都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也都是您从心而出的创作,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有什么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王: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些创作也是我多年的积累,这种积累包括艺术经验的积累、能力的积累、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国家的建立和成长,无论是国家的命运还是个人的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我出生的年代恰恰是抗美援朝爆发的年代,连我的名字都和朝鲜战争有关联。鲁迅美术学院当时在沈阳,比较靠近前线。因为担心美国的空袭,后来鲁美就迁到哈尔滨,从沈阳到哈尔滨的火车头就叫“铁牛号”,这都是很有时代气息的标志。
《上甘岭战役》 布面油画 300×675cm(局部)
我们这一代人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我当过农民(知青),后来又从农村抽调回城,进了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份子。那5年的工人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形象的积累,对我后来用绘画作品去表现工人题材很有帮助。我们那个年代还赶上工业学大庆,大庆铁人精神也是我们那个时代所倡导的。我在从事绘画创作之初,就曾经画过铁人王进喜、大庆石油。1977年我画的作品《周总理和大庆石油工人》也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美展。我也曾多次深入到大庆采油队,和工友们座谈过。
《1959——大庆石油会战》 布面油画 300×680cm(局部)
我曾经还去过朝鲜做实地考察。因为在创作上你要去表现这样的题材,你就要对朝鲜战争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和调查。这些经历都为我后来创作大庆题材,朝鲜战争题材等领域,打了扎实的基础。
曼:也是您经历转换的过程?
王:画军史画我还有一个优势,就是12年的军旅生活。这对表现军事题材创作所涉及的军事常识、战术动作、战场上的烟火气等等,都是很宝贵的经历。我深入过越战前线,也曾经被派到中苏边境执行任务,感受过战争的危险、紧张,所以把这些经历体现在我的作品中,就是一个必然了。
《上甘岭战役》在党史馆展出
我觉得重大题材历史画的创作,应该是美术创作中的皇冠。它在复杂性、宏大性、艺术上的造型和技巧的驾驭能力等方面,都对艺术家有很苛刻的要求,这不是任何画家都能够胜任的。我很欣慰的是时代的驱使加上个人努力和我的出身,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我的父母、我的导师和我的从艺经历,造就了我这样的一个艺术家。能为这个时代贡献这几件历史画作品,我感到开心而自豪。
首届中国油画展在自己的作品前 1988年
3 经历
有舍有得
曼:您刚才也提到了从军,您在接到鲁迅美院油画系的录取通知时,同时也接到了入伍通知。最后您选择了入伍。
王:每个艺术家所走的路不一样。1977年两件大事同时降临到我身上,一个是1977年我考上了鲁迅美院油画系,同时我又收到入伍通知书。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我感到既惊喜又踟蹰,因为都是很重要的选择,我需要对未来做出我认为正确的抉择和判断。而我最后的选择有利有弊,可能还是命运和缘分,让我最终选择了那身绿军装。
曼:这些经历也对您的后来的创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吧?
王:对的,这样的经历为我创造了丰富的条件。尽管我在绘画的成长道路上,没有在专业院校学习,但我还是用我的个人努力和奋斗争取一切的学习机会,后来我又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部分的弥补了我没进传统艺术院校的遗憾。多年的军人形象和气质早已深入我骨髓,从军经历也为我打开了军事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窗口。
《狮子沟的村庄》 60×8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4 深造
致敬大师
曼:您的作品深受俄罗斯文学和艺术的影响,而您也是在艺术领域创作了很多年之后去的列宾美术学院留学。有这样的一个基础,是不是为您在俄罗斯的求学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王:当然。我去俄罗斯美院学习,也是为了夯实基础。虽然当时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绘画艺术上我感觉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很难再往前走。当时我深感到我基础绘画方面的不足逐渐在创作中显露出来。我当时也很苦闷,怎么能突破瓶颈?幸运的是,那个时候有了去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王铁牛与恩师安德烈·梅尔尼科夫教授及夫人 1998年
1995年我已经40多岁了,孩子很小,父母也年迈,但在家庭的支持下,我毅然投入到列宾美术学院的艺术世界里。这三年的学习我是带着问题去的,我是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在造型艺术领域的不足。我也很幸运遇到了我的导师,俄罗斯最杰出的艺术大师梅尔尼科夫教授。
王铁牛荣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5 坚持
积累转换
曼:这几十年您坚持写生,也坚持天南海北的参与到群众中去创作。您的作品风格多样,对于创作,您怎样保持这种热情和多样性?
王:首先要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最后要向大师学习,这个是不断的丰富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在艺术上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创造力,这些不断的吸收和积累都会潜移默化的帮助和提升你的创作。我一直坚持大量的写生,也是绘画风格比较多样的。无论人物、静物还是风景,我从不挑肥拣瘦。
在黑龙江边写生 2012年
我的父亲和我的导师都是涉猎面非常广的画家,我也一直朝着全面的、更广泛的领域去努力。我对生活和自然永远保持一种虔诚,去敏锐的感知生活中的美好,去汲取生活资源中的能量。因为我有俄罗斯留学的经历,接触很多的艺术大师,也去过很多杰出的博物馆,我会经常借鉴所学所看然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导师。
在日本写生 2013年
6 突破
认清现实
曼:在您的艺术人生中,拥有如此多的作品。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是怎么去突破自己的呢?
王:我深感这个行业领域的残酷性,它不单是一个写实能力的问题,更多体现在创作上。它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因为在创作时,如何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术形象?如何更好的去驾驭各种题材?怎么去营造创作主题所需要的环境形象等等?我想除了积累,还要求艺术家有非常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很多的创作体现的就是这一种艺术的想象力。
就像我曾经跟学生比喻的,你的语文再好,也不一定能成为诗人和文学家。你基本功很好,但是创作上很弱,那就需要善于思考和判断,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觉得天分是其一,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平时的努力、积累和综合性的修养。拥有更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更有深度,更感人。
7 心声
勿忘初心
曼:现在的学生和年轻艺术家,很容易迷茫也容易被周遭环境影响,对于坚持初心这样的一个理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大家呢?
王: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艺术,缺少像我们那个时代的原生动力,我那个时候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也是来自于家庭和自己的个性使然。
首先要非常热爱艺术行业,然后要不顾一切的在这个领域里耕耘和坚持,这是一个漫长甚至艰苦的过程。我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时间画画,至今也非常的珍惜时间,每天都要尽可能的学习和创作,这是我几十年的习惯。后来条件好了,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画画。我最幸福的是,我所热爱的事业和自己的工作是高度吻合的。
现在的选择和诱惑太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不受干扰的学习不忘初心是很难的。但我始终坚持自我,笃定所选。可能这过程会很沉闷,不招人待见,甚至遭到排斥、否定、讽刺、奚落、贬低等等,这些我都经历的太多了,但是我一直坚持下来。正因为坚持,我才能有别于他人。所以说只要对自己的选择坚持,不断的去探索、挑战和积累,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8 作品
风格多样
画家简介
王铁牛,星空平台教授、教学督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荣誉会员,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会长,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荣誉博士,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1977年,以工人作者身份作品《创业靠毛泽东思想》入选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全国美展,后参军逐步接触进入到军事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中,曾深入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体验生活,前后创作了三件相关题材的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军艺毕业作品展及全军美展等。1986~1989年参加军事历史题材全景画创作《攻克锦州》,1991~1993年参加军事历史题材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创作,获得国家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第三届解放军文艺奖。之后又参加了《赤壁大战》全景画及《郓城战役》全景画的创作绘制,是我国全景画创作领域的第一代开拓者及实践者,并全面总结全景画创作经验首次立论完成论文《军事历史全景画创作初探》。几十年间接受了大量历史画创作任务,不断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画创作经验,作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升,创作作品无论从数量到创作作品的规模均为国内前列,主题性创作达到四十余件。作品散布在国内各博物馆、纪念馆中,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特别是近年来为国家重大纪念活动创作了《马克思在海牙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上》、《大庆石油会战》、《上甘岭战役》、《油菜花开入画来》等作品,获得了中央有关部门,美术界及社会广泛的好评,不但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转自:艺术共享平台
2022-11-30 16:08·中华网山东
王铁牛教授个人介绍内容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