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张雷教授是一位有态度、有坚持的设计师,更是一位有责任心、有情怀的好教师,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很多新生是在听他主讲“学科概论”后,才真正对工业设计有了准确、深刻的认识。
本期艺协有幸邀请到张雷老师,使我们有机会面对面地与他交流和请教,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张雷教授
星空平台工业设计系主任
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
清华美院智能产品设计研究所所长
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先后获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法国国立贡比涅技术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硕士学位,设计作品50余项已在国内外投入生产和销售,获得国内外设计专利100多项。多次担任国内外重要设计奖项的评委,出版多部教材、学术专著和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诸多设计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和专业媒体参展、发表,其中包括:意大利米兰设计周设计展、日本东京设计周、德国慕尼黑电子设备展、纽约国际酒店用品展、香港国际电讯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和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等重大设计活动。设计作品被意大利米兰纳巴美术馆、东京美术馆、韩国首尔现代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重要文化机构收录、展出。2020年被中国设计权利榜评为“中国年度设计师”。
波音全合成材料机场轮椅设计 张雷
智能POWERWALL设计 张雷
访谈回顾
1、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设计工作?
张老师:一个人能够一辈子干自己喜欢的事真是很幸福,因为那样工作就不再是单调的工作,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双重角色,既是大学教授又是设计师。设计实践对于教学很重要,这样既可以把通过实践验证得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可以用自己对设计的热情去感染他们,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从网上随便都可以查到的理论。
因为热爱生活、喜欢设计,我很想把设计做好、做得更好….对最终成果的无比期待使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的喜悦,往往加班到深夜还兴奋无比。这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其中的乐趣。就像有那么一个笑话:一个人问班里喜欢数学的同学,你平时喜欢做题,那你假期做什么?“找题呀,找完题继续做题呀...” 这就是兴趣带来的动力,之所以是笑话,因为大多数人理解不了这个数学迷,但他自己乐在其中。正是这种对设计的喜爱,让我独自在忙碌中度过无数夜晚,只为能达成自己内心的小小目标:就是做出“让自己满意的设计”。我认为其实这是一个自我的标准、一个很高的标准。因为有了标准你又想达到,所以再辛苦你也不觉得,往往是挫折中伴随着喜悦。其实设计是一项很艰苦而且充满挑战的工作,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的设计一定是拿时间和经验堆出来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在孤独的状态下完成的。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欢设计,千万别干这一行,那样会让你很痛苦。”况且设计工作不是你努力了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整个过程充满了变数,但你不努力是一定不成,这也许正是它的迷人所在吧。
和马赛老师一起设计
中国第一台北斗手持机
2、您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提到“设计师的职业尊严感”,您能着重解释一下吗?
张老师:设计是一项很艰苦且极具价值的工作,应当被充分尊重!
作为设计师最高兴的是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别人喜欢,我认为这说明你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表达得到了认可。但是好的设计也不是完全为了迎合当今的市场,好的设计应该有着引领作用。
我对工作有一个标准:设计出来的东西首先要感动我自己,没有让自己感动的东西,我是不会提交给委托方的。但在提交了方案之后,我就很少修改,我会非常坚持自己的设计。我认为作为设计师拿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让客户惊艳的设计,如果连一个非专业的人士都看出你设计中明显的问题,那你作为设计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这很可能是在前期沟通时候就没有完全沟通清楚,也有可能你遇到一个与你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完全不同的委托方,或者是只会在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出了设计费就是“老大”,我认为这种客户根本不值得去服务。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终止,设计师在被搞得晕头转向的同时还会严重怀疑设计的价值和自己的能力,这又何苦呢。有些设计师是这么想的,我做设计不就是服务吗,不就是为了设计费吗。如果单纯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去做所谓的设计服务,我认为那是不尊重这项工作。委托方怎么说你就怎么改,那你的专业性在哪里?没有专业性别人为什么要花钱找你做设计,你的设计没价值还想让别人尊重你的工作,这不是做梦吗。所谓“设计大超市”的出现,我认为就是对设计的严重不尊重,是打着所谓“服务”的名义让设计变得廉价。但这一切坚持的前提是需要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你拿出的设计要足够出色并且具有价值,否则越坚持就越可笑。
中国第一台北斗手持机
解密后在“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展”展出
张雷 马赛
我认为设计师从来就不是廉价劳动力,设计工作应当被充分的尊重。我在课堂上经常讲“设计师的职业尊严感”,设计师要有严谨的作风,做事就要有做事的态度,因为你的设计可能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很多设计师就是因为丢失了这个职业尊严感,做任何事情都懒懒散散、马马虎虎,结果在他们设计过程中举步维艰。身为一名工业设计师,在通过设计全面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同时,又让产品具有社会意义和环保价值,那你的工作就一定会受到尊重。尊重是双方面的,比如你是所谓知名的大学教授,企业本来出于你的声望很尊重你,邀请你去指导又委托设计项目。你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讲了一大堆,结果最后理论和实际完全脱钩,这所谓的理论对企业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理论的指导意义飘在天上,设计又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设计,你让别人怎么尊重你?说到底,很大程度上还是自身的态度和能力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应当加倍努力,珍惜年轻时无比宝贵的时间,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为将来做准备,在尊重设计工作的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
3、在您所作的设计中,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在设计中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太严肃,一句两句可说不清楚。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其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中国古人的审美和格调是非常高的,宋代的陶瓷、明式的家具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至高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其造型比例和节奏关系是如此的精妙,即使把它们放在现代的家居环境中依然是熠熠生辉,这说明经典的产品和经典的设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同样来看,起源于德国包豪斯的现代设计,其精髓之一是崇尚简约、提倡“形式追随功能”。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一思想在很多方面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题而提出的。在很多方面关于“美”的认知是人类共通的,设计师要掌握这种法则,并用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只谈继承传统、不结合现代语境的做法是片面的,简单的照抄照搬传统元素更不会有生命力,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都变了。
quick智能控制器设计 张雷
便携式厨电设备设计 张雷
在一次有关非遗的展卖会上,我看到一个传承人的陶瓷大瓶材质和做工都非常的讲究,大家对他的技艺也赞不绝口。虽然作品的价格非常的亲民,但整整一天就是没有一个人前来购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瓶的造型和颜色无法与现代家居环境相融合,请回家都不知道放在哪里。这些非遗作品如果没有把传统元素与现代的造型语言相结合,作品的生命力会大打折扣。在星空平台有一个是由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支持的非遗项目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其目的就是将现代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相结合。多年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很多得到支持的传统非遗技艺都再次得到了振兴,成为了明星产品远销海外,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对于工业设计,你问的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怎么用现代设计语言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通过设计把产品做好。2019年,在鲁晓波院长的亲自指导下我带领学生设计的“BMW新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 就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很好实例。
MEGVII智能图像采集终端 张雷
4、在宝马设计项目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完成这个项目,最初的目标就是要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既然讲,就要用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讲,这才有意义。如果还是盲目的、不加思考的把老祖宗的东西搬到车里,一定会让看到的人非常的失望。首先,现在的时代语境不允许;其次,现代人也未必会接受。我认为,掌握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都是重要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有意义的创新。
在宝马设计项目中,第一个难点是如何去选择,选择哪种材料?选择哪种非遗技艺?如何运用...正像工业设计系知名教授史习平老师所说,“如何选择,是设计师在一生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我认为这句听似普普通通的话却蕴藏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作为一名设计师,面对上百种材料样板不知如何选择、面对不同的表面质感不知道如何搭配、形体间的过渡不知道如何处理...此时此刻,你纵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在这一时刻都显得苍白,因为你的设计理论根本对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那这些理论价值在哪里?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更是如此,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谓的设计理论也一定是苍白的!注重设计实践非常重要,在工业设计系有一大批这样的老教授,比如王明旨老师、鲁晓波老师、苏华老师、史习平老师、蔡军老师、严扬老师等等,他们在六、七十岁的时候依旧走在设计的前沿,参与主持国家的重大项目,甚至还会使用最新的设计软件参与具体设计。在清华美院这样的老教授在各个系都很多,这种对专业的热爱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回到主题,中国有这么多璀璨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我们如何选择是一个大问题。定位要准、还要有显示度,关键是要符合生产的需要。
BMW新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设计
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将璀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还有就是如何体现价值?经过大量的设计研究,我们最终锁定了“时间”这个关键因素,最终的创意点都是源于“时间”和“价值”展开的。
第三个难的点是如何与非遗传承人沟通,将现代设计语言与传统技艺更好的融合,这个过程非常的复杂,有时甚至需要扭转他们的观念。
在制作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苏绣用的丝绸材质很薄,一旦往车上安装就是很容易损坏,这几乎就是一个让整个项目无法继续的重大问题。在和苏绣匠人们反复沟通后,我们选择了缂丝作为底层基材,这不但能保持原有的设计效果,更能体现品质。每一个非遗匠人都特别在意自己作品的品质,虽然我们有详细的设计图,但第一版的苏绣画面全都是细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再大的工作量也只能拆了重绣。因为我们只有这一块符合条件的古董缂丝,绣错了就得拆,前前后后一共拆了十几万针。我当时也觉得不太好意思,这可都是绣娘们一针一线辛苦绣出来的。但设计工作是有原则的,我们希望得到的最终设计效果是一种意象的宋人山水而不是细节的堆砌。从后座扶手到前排,由近、中、远景组成虚实的层次关系,就像是隔着一层薄雾看到的世界,对这种明暗和虚实关系的理解一直是绣娘们和设计师讨论的话题。最终在经历重重修改完成整件设计作品时,绣娘们感慨的说:“我们绣了三个半月,直到最后才知道你们要表达什么,你们所说的虚实关系原来是这样。”自此以后,绣娘们所在的苏绣工坊便多了一个新的系列作品“新宋人山水系列”。
宝马汽车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有着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从项目进度的管理者和德国同行那里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毕竟现代设计的发源地是在德国。宝马公司对产品制造的严谨性和对工艺的高标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此次设计项目是基于宝马产品线最高端车型的新7系列轿车,所以宝马公司对于这台典藏版车型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清华美院设计团队和宝马汽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的“BMW新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从设计到制作都达到了很高的品质,博得了国内外专家、媒体和大众的一致好评,宝马公司也在当年被国内众多网友评为“最尊重中国文化的外国企业”。参与这次项目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激动,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最初的目标: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BMW新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设计
5、我们了解到您曾赴法留学,从您的自身经历来看,怎样看待中法的设计教学氛围的异同呢?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收获呢?
张老师:这个话题也够大的,我可不敢下这个结论,只能简单谈一下。出国留学对每个有同样经历的人都印象深刻。对我来说,在国外孤立无援的状态反而是自我快速提高的时候。在国外学习,导师、一起学习的同学、生活的环境都可以带给你启示。在清华美院,老师很多时候基本上是手把手的教授设计知识,毕竟言传身教是学院的传统。但国外的设计教育就差别很大,比如我所在的法国贡比涅大学设计学院,课程上老师一个星期可能只来几次,但作业要求很高,基本上老师提出一个课题,剩下的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干涉得比较少。国外的学生有了想法,就会用尽办法把它做出来,功能样机、原理模型,材料试验等等一大堆工作,这种执行力是国内许多学生需要学习的。其实在设计教育的方法上国内外都差不多,我觉得最大的不同除了学生自主性比较强之外,学校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多。另外,国外的课程设置相对都比较有趣,这样既让学生掌握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法国上的第一堂课是“设计史”课程,作业居然不是一篇文章而是自选一位已故的设计大师,并为他设计一个墓碑。这个墓碑必须让所有参与最终评判的教授马上可以理解你的目标是哪位设计大师。这个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是以深入的设计史研究、被选人的设计风格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和代表作品研究为基础的、课程中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学设计大环境很重要,国内的设计环境也正在改善。而且网络的出现可以弥补很多问题。新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以后也未必一定要出国学习设计,但如果有条件当然应该尽量让自己多去一些地方,毕竟行万里路是非常重要的。
NEWNET智能彩票终端设计 张雷
美国CETIS公司酒店智能产品 张雷
6、您说“要懂得把握精准的比例关系”,请问您是怎样控制自己的设计语言的?
张老师:关于设计语言,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我个人很喜欢简约的东西。但是往往越简约的设计越难做。设计语言越少就要讲得越精彩,要不就会有一种苍白的感觉,这往往是很难的。如何创造“精准的比例关系”,这往往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而且对形体的感受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需要经验的积累。
美国CETIS智能酒店电话设计 张雷
7、设计是一门比较实用、复杂的学科,艺术则更多的是注重自我表达。工业设计是与科学关系紧密的设计学科,您怎样看待艺术、设计与科学的关系?
张老师: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一句两句可说不清楚。我建议以后和老师访谈准备一些轻松的话题。
简单来说我认为这个牵扯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关于“美”的问题。我认为艺术家通过自己对世界的感受、运用独有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完成他们的作品,这个过程往往是比较自我的。但设计师不同,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美、结合科技、结合制造工艺、和不同环节的人打交道实现自己的目标...实际上更像一名导演,要把所有元素都控制好、组合好才能完成,而且还要通过成本控制要让消费者买得起...所以我认为设计工作很难、成为一名好的设计师更难,其实每一件好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艰辛的故事。我特别提倡老师给学生讲故事,自己的设计故事。之前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国际知名企业,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讲故事文化,这对我之后的教学启发很大。于是我和工业设计系的马赛老师发起了一个名为“老师讲故事”的系列学术活动在研究生中进行,和学生聊我们的设计故事,学生们都特别喜爱这种形式。其实些故事就是完整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这种生动的形式我觉得应该提倡。
尼科环保设备设计 张雷
8、我们了解到了令郎从小就喜欢设计,您对这个怎么看?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这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三岁开始,他从幼儿园回来就在我的工作室玩,天天和老师、学生泡在一起,手里还拿着小汽车推来推去。他对设计很感兴趣,耳濡目染,玩这个学那个....那年为了自己挣学费学街舞,他主动参与了我的一项设计工作,结果方案被选中,委托方是个外国企业,他们很惊讶被选中的方案居然是一个小孩设计的。项目完成后在专利证书上设计者一栏写的是他的名字,就此他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张国际专利证书,这对一个小孩子是个很大的鼓励,那年他10岁。
我从小对他的要求就是“自律”,要能够控制住自己。他和所有小孩子一样喜欢玩游戏,我就把当时几个最先进的机器都买回来,还有好多碟。我对他说:“做事要有规矩,爸爸支持你玩游戏,这么多你喜欢的盘你可以挑着玩,但是每周末只能玩一次,一次四十分钟,超过一分钟下星期就少玩十分钟。”他既兴奋又纠结,兴奋的是这么多好玩的都在手里,纠结的是这么多“最爱”应该挑哪一个?在玩之前他往往会仔细考虑,一旦进入计时就特别注意时间,生怕超时,因为那样后果对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的。但小孩子哪有不贪玩的,经过几次严厉的惩罚之后,我注意到虽然没人提醒,他还是很遵守时间,加之许多别的事情让他从小自我控制力就比较强,知道规矩、自律、明白正确的选择和愉快生活之间的关系。我常常和他讲:“人一定要自律,不知道自律往往是干不成事的。”13岁的时候他突然提出要去国外读书,我说你自己去行吗,他说行。因为我相信他,就放他去了。
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做好榜样的同时,不要给他过多的压力,更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和对外炫耀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想法。要懂得常常鼓励他们,人都需要鼓励。我从小就对他说:‘你非常聪明,不要辜负了上天给你这份聪明。勇敢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知道努力。你努力了,就是考全班最后一名,爸爸依然觉得你是最棒的!但是如果你没努力,你就是考了全班第一名,爸爸也觉得你不怎么样,这和成绩没关系,这和自己的努力和志向有关系。”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只要知道努力肯定差不了,即使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在许多挫折面前也应当同样抱有信心,自信心比具体的成绩要重要得多!在国外读书,自然会遇到了很多挫折,比如语言问题、生活习惯问题、个别老师歧视华人等等....我说这些挫折都是你人生当中重要的财富,都会变成盔甲穿在你的身上,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那样你才是打不垮的。
张雷老师和儿子
我经常反思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形象?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非常好的形象。儿子六岁的时候,我过生日,他画了一张贺卡,画面这边是一座小山,那边是一座大山,山上还有雪,这边的山顶上一个箭头写着爸爸,这边写着他自己,表示他以后要变成大山的样子。我收到贺卡时特别的激动,眼泪都偷偷掉下来了。我从没想到他会这么想,我真有点惭愧。至今那张贺卡还挂在我家的墙上,时时鼓励着我。最近国内某知名银行要举行一个大型的亲子活动,邀请我设计一个logo。我就以这张贺卡作为灵感进行了设计,把我自己的亲身感受表达在我的设计里。我准备在此次活动的专题讲座上讲一下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分享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我在PPT里写道“不要要求你的孩子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人,而是鼓励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人需要常常被鼓励,正因为遇到了特别多鼓励你的人,你才有动力,更因为有很多人以身作则,让你看到他们有多厉害,你才要变成他们的样子,人生也因此有了方向。”
我非常幸运,在人生当中遇到三位特别重要的老师,被称为我的恩师,他们的言行像灯塔一样照亮我前进的路,永远给我指引方向。第一位是我中学的美术老师武平梅女士,她发现我的艺术天赋,并到我家说服我理工科出身的父母,最终通过3年严格而充满爱心的教育,提前一年把我送进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艺术设计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二位恩师就是鲁晓波教授。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是刚留校不久的年轻助教,是他把我领进了工业设计的大门,手把手教我做设计,2019年鲁老师再次指导我带领团队完成了“新BMW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的设计,成为他教授我设计三十六年的一个新的成果;第三位就是王明旨教授,也是清华美院的老院长。我上学的时候,高年级的设计课程很多都是由他来教授,他还经常会邀请一些日本当时非常知名的设计大师和教授一同为我们授课,比如平野拓夫、原田昭教授等,几次课程下来使我从各个维度,特别是理论和设计实践结合的层面受益匪浅。王老师和鲁老师上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上起课来给学生讲方案,拿起笔来画出的设计草图不但想法独特,而且又准确又漂亮,那种专业设计的范儿简直太帅了,他们对工业设计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从那时候起我就暗暗立志要做像他们那样的设计师。有一次王老师在课上风趣的说:“张雷做设计很快,基本不用动脑子。”这句开玩笑的话我一直作为对我的“最高奖赏”记得特别清楚,也特为此高兴。这种表面看着的聪明其实都是付出巨大努力换来的。80年代,国内的设计资料相对比较缺乏,当时的工艺美院教师图书馆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设计图书馆了,那时候下了课我就泡在图书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我都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就连哪一页有破损都记得一清二楚,几年下来画的草图叠放起来和自己差不多高…所以在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后我经常和学生说:“年轻的时候多努力一分,将来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得到巨大的回报…在艰苦的路和容易的路面前,一定要选择艰苦的路走,因为越艰苦的路走得人越少,到最后就会路广人稀。”
天丰集团大型设备设计 张雷
9、最后,对于美院学生,尤其是设计类新生,您有什么想说的?
张老师:我对年轻的学子有这么一个期望,你们能走到这一步,在两三万的考生中考进来,在很多人眼里是精英中的精英。正因为你们是别人眼里的精英,将来到社会上你就会看到,用人单位对你们的定位和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会很高,因为你是清华美院毕业的。你的能力一定要和这个定位匹配,这就需要你在这几年中要加倍的努力,不管到哪你的能力都要和你的这张文凭相配。
能够考上清华美院是幸运的,清华所能提供的平台太好了,有太多的事情可干。就说学生社团这一点就足够眼花缭乱,更别说登山协会、帆船协会、击剑协会....业余爱好对每一个人很重要,但不能忘了你的主业是什么的。这四年的时间很短,关键是你自己能不能从每一堂课、每一个讲座、每个老师、每个同学身上学到东西,这特别关键。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本科期间一定要学到一个方法并具备很高的眼界,如果把每堂课比喻成一颗珍珠,那这个方法就像一根绳子,把这些课程所有学到的东西连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串项链挂在胸前,这些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这个方法在你毕业之后还能够不断的指导你前行,能够让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然后支持你一步一步的提高,这样人生也自然有了方向。进入这个学院,真正你这辈子要学的安身立命的知识才刚开始,但很多学生觉得都考上清华美院了,觉得可以放松了,这是极其错误的。所以说我希望新一届本科生,一定要抓紧这四年时间,好好学习,将来用你们的作品向世人证明设计的价值、证明你们母校的伟大!
美国CETIS公司酒店智能产品 张雷
张雷老师与新雅CDIE同学们
(图、文:美院学生艺术协会)